找到相关内容605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证道歌》作者考

    他谤,任他非,把火烧天徒自疲。我闻恰似饮甘露,消融顿入不思议”、“观恶言,是功德,此即成吾善知识。不因讪谤起,保表无生慈忍力”、“纵遇锋刀常坦坦,假饶毒药也闲闲”等,说明作者生前曾遭遇过相当严重的...这两种解释都很难成立。  先看“晚年定论说”。《永嘉集》本是开元庆州刺史魏静(靖)所辑,在《永嘉集序》中他说道:“静往因薄宦,承接足,恨未尽于方寸。俄赴京畿,自尔以来,玄冥遽隔。”(注:《唐魏静禅宗...

    聂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1040800.html
  • 努力实现无悔的人生——在河北生活禅夏令营讲演稿

    此即成吾善知识。不因讪谤起,何表无生慈忍力。”(同上第十五节)我曾亲见文革初期的个别知识分子,他们因为无法接收那种莫名的人身攻击,却为了别人的造谣中伤而自尽,白白地断送了自己的慧命,实在是可惜。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5041346.html
  • 星云大师:佛教智慧的真义(下)

    ,当然说一半一半,佛也是拥有了一半世界,还有一半是魔拥有的,出现了另外的一些差误,我想十个手指有长有短,不要一概而论。基督教有一句很相当的话,原谅你的仇敌,在佛教呢,所谓平等,也就说对一些不满意的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147717.html
  • 认识地藏法门

    妖魔鬼怪、恶鬼、债主全都退散。即使临终之人本来该堕入地狱幽冥的,但于死亡前能念一句佛号,或大乘经典中的一句或一偈,或念地藏王菩萨圣号,则必能消除五无间重罪,必得解脱。   所以现今少数宣扬「大乘非...有人往生办丧事,而您恰巧路过被冲煞到而生病。或者您得了因果病,这边痛、那边痛,看遍了中西医都无法根治。或者因被冤债主纠缠,而成伤积痨,常梦见自己与恶鬼同行,连睡觉都是呻吟而发出凄惨不安的声音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447749.html
  • 揭开密宗的神秘面纱

    背后右方是父亲、左方是母亲,再后是 兄弟、债主等亲疏好坏向外推广,一切众生皆在后面。并观 我修时他们皆同我一起修。这是何等慈悲啊!所以,以我心转变 人之心态使体会佛之广大心,是密宗使人快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3548533.html
  • 深层生态学与佛教生态观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

    ,把火烧天徒自疲。我闻恰似饮甘露,消融顿入不思议”、“观恶言,是功德,此即成吾善知识。不因讪谤起,保表无生慈忍力”、“纵遇锋刀常坦坦,假饶毒药也闲闲”等,说明作者生前曾遭遇过相当严重的迫害。然而在...很难成立。  先看“晚年定论说”。《永嘉集》本是开元庆州刺史魏静(靖)所辑,在《永嘉集序》中他说道:“静往因薄宦,承接足,恨未尽于方寸。俄赴京畿,自尔以来,玄冥遽隔。”(注:《唐魏静禅宗永嘉集序》,...

    聂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348919.html
  • 窥探诸法实相——缘起性空

    的誓愿,才能有“平等”的坦荡情怀,才能像六祖一样,在猎人队中也照样修行的菩萨行。  若能认识到缘起性空,面对世间万事万物,则能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心境,不被物迁,不随境走,也确实能做到“只住世间地,...

    德 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2349655.html
  • 嗔毒的良药──慈心观

    天人、人类及堕恶道者。  [19]《清净道论》(简体版),p283~284。  [20]四梵住:慈,即友爱之心。悲,即同情他人的受苦。喜,即喜悦他人之享有幸福。舍,即舍弃一切之差别相,而平等之。《...

    释道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252107.html
  • 宋代佛教造像的世俗化研究

    之后的正是反映孩子行孝报恩的大型经变龛窟《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》。  佛教本来是反对“孝”的,其教义认为“识体轮回,六道无非父母;生死变易,三界孰辨。”(5)与世俗凡尘的“孝道”观念相排斥。因此作为...二人”的组合,《说文》曰:“仁,也,从人、二”。孔子赋予“仁”以道德属性,用来论述人与人的相互关系,这种“重人伦,远鬼神”的审美倾向一直是儒学思想的主流。儒学发展至宋代,在继承唐代韩愈强化中央集权...

    肖 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33555428.html
  •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浅探

    善本。虽一世勤苦,须臾之间。后生无量寿国,快乐无极。”行人果能常作如是省察,对世间名利自然淡薄。但同时要念地狱苦,发菩提心,累世父母眷属、一切,皆在生死苦海,宁忍自享快乐?故乘愿再来,不畏生死,...

    智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0563754.html